中國虎網 2018/7/12 0:00:00 來源:
未知
《我不是藥神》,讓無數人看到了一個嚴峻的現實:很多病患除了要面對病痛,更要面對找藥難的問題。“電影暴露了一些藥品相關的社會問題,有一部分也許能通過匹配病患需求與藥品研發及流通信息的辦法來解決。”阿里健康全球找藥聯盟項目負責人梁素娟說。
7月10日,阿里健康宣布,將聯合臨床研究協同平臺藥研社,在“全球找藥聯盟”上線中國臨床研究登記查詢平臺,為病患開辟一條找“藥”的新途徑。在匯總國家藥品監督管理總局藥品評審中心藥品臨床試驗登記與信息公示平臺在研公開信息的基礎上,該平臺與醫療機構打通,發布特定藥品臨床研究信息,面向公眾招募合格的受試者。用戶可以根據自己的個人情況,通過信息登記或直接聯系在研的醫療機構,參與藥品臨床研究。這為患者在中國尋求免費藥、創新藥提供了信息渠道和解決方案。

據了解,臨床研究登記查詢平臺將于7月底前上線手淘、支付寶和阿里健康App。如有需要,用戶可在手淘搜索“找藥隊長”,或者支付寶醫療健康頻道“尋藥”,搜索藥品名后,頁面便可顯示藥品相應信息,如流通渠道信息或藥品研究信息,如果搜索不到藥品,也會引導用戶留下尋藥需求以便人工客服介入。以搜索“來那度胺”為例,點擊搜索后頁面的“查看藥品研究信息卡片”,可以看到由近到遠的在研醫療機構信息。選擇點擊一家醫療機構進入,可以查看到目前的研究實驗狀態(如招募中、招募結束等信息)、研究題目、發起方名稱、目標入組人數、適應癥及入選及排除標準等。用戶可以簡單判斷自己是否適合該研究,也可點擊頁面上“我要咨詢”進行與機構研究人員的互動咨詢,或點擊“我要報名”留下報名信息待機構研究人員聯系。
“我以前靠刷朋友圈或在醫院信息欄搜尋志愿者招募,常常是得到消息去報名的時候,已經沒名額了。”一位常年需要藥物治療的血友病患者張如新(化名)說。張如新的困境并非個案。目前我國大部分的醫療中心都沒有建立臨床試驗信息庫,患者無法從醫院的官網上得到新藥試驗的信息,醫院之間也沒有彼此連接的臨床研究信息網;颊邊⒓有滤幵囼灥臋C會主要還是依靠傳統的就診方式,研究機構及患者雙方的效率均堪憂。近幾年,相關的臨床試驗在社交媒體上的宣傳有所增加,但信息畢竟有限,亦缺乏透明性,患者“招募難”問題仍有待解決。
梁素娟表示,在全球各個國家,通過合法招募志愿者進行創新藥臨床驗證都是推進創新藥上市的重要步驟。近年來,中國藥品監督管理部門出臺了系列政策來提升仿制藥質量、加快創新藥上市,促進醫藥產業升級。然而,臨床驗證志愿者的“招募難”問題,卻是擺在研發端的一個現實問題。
據公開信息,在中國進行的臨床研究只有45%能夠按時完成入組。受此影響,很多新藥上市時間將被延長,病患獲取新藥治療的時間將被推遲。另一方面,ASCO(美國臨床腫瘤醫學會)組織的一項針對患者的調研表明,高達85%的患者表示他們不知道哪里有臨床試驗,其中75%表示如果知道哪里有臨床試驗,他們就愿意入組。即對于一部分亟需未上市藥品治療的患者,參與臨床研究也是其迫切的需求。臨床研究登記查詢平臺的上線,不僅有助于解決部分患者的特殊且緊急的用藥需求,患者與研發端需求的精準對接,亦有助于縮短新藥上市的時間、提升研發效率,從而惠及更大范圍的患者。
“作為阿里巴巴在醫藥健康領域的旗艦平臺,阿里健康不僅有技術和平臺優勢,也有‘讓大數據助力醫療,用互聯網改變健康’的愿景和公益心。我們期望能用我們的力量為社會多做一點點貢獻。”梁素娟說。
藥研社創始人孫美林說:“讓中國患者可以多一種選擇機會,提供給患者一個公平、客觀的信息分享和治療渠道,是藥研社自創立以來一直堅持和努力的方向,中國的新藥研發才剛剛起步,需要患者、醫生、政府和企業及社會各界攜手去推動發展。”
事實上,阿里健康推出的全球找藥聯盟項目便是基于解決醫藥領域的信息不對稱問題,聯手公益組織、醫療機構、藥品廠商、互聯網應用和媒體,為急需藥品的患者和家屬,提供一款在線實時查詢藥品信息的公益產品。截至目前,已經有220多萬人通過這個平臺尋找藥品信息。
網站聲明:
1、本網部分資訊為網上搜集轉載,為網友學習交流之用,不做其它商業用途,且均盡最大努力標明作者和出處。對于本網刊載作品涉及版權等問題的,請作者第一時間與本網站聯系,聯系郵箱:tignet@vip.163.com 本網站核實確認后會盡快予以妥當處理。對于本網轉載作品,并不意味著認同該作品的觀點或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請與著作權人聯系,并自負法律責任。
2、凡本網注明"來源:虎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虎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經本網授權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且必須注明"來源:虎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